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50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965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漳州热田的对流热流和传导热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漳州地热系统属对流型地热系统.漳州热田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见热田中温度最高(121.5℃)的一个.地表热流值的研究表明,热田中心具有最大的实测热流值(359mw/m2).本文根据热田内152个钻孔的测温资料和56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出漳州热田及其邻近地区的大地热流值,并讨论了热流值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 ions from wastewater streams involved firstly the ions adsorption on a colloidal precipitate (carrier) and then the separation of the loaded flocs (coagula) by a modified column flotation. Here, the effluent feed and the carrier (ferric hydroxide) enter smoothly by the top of the column through a special diffuser, in counter current with rising bubbles (100–600 μm diameter) generated by using recycled water, surfactant and air suction through a venturi. High separation values of the column flotation of the carrier precipitates were achieved, despite the high superficial flow rate and the high Fe+ 3 concentration utilized (> 60 mg L− 1 Fe). No rupture of colloidal carrier aggregates was observed and a low split was ensured by monitoring the concentrate (floated product) flow rat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est separation was attained by controlling the medium pH (for best heavy metal ion adsorption onto the carrier), followed by sodium oleate, used as “collector” and optimizing operating parameters (conditioning, flow rates, etc.). The column throughput reached 43 m h− 1 (m3 m− 2 h− 1), which is about 4 times the normal capacity of DAF-dissolved air flotation unit, the most used floater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Various metals (Cu, Ni, Pb, etc.) and molybdate ions present in synthetic and real effluent were successfully removed based on this colloidal adsorbing flotation principle. The process was also applied in a pilot scale to treat an industrial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Most of toxic metals (Cu, Ni and Zn) were reduced from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about of 2 to 10 mg L− 1, to below 0.5 to 1.0 mg L− 1, meeting local municipal discharge limits (but Cd ions). It is believed that flotation separation using medium-sized bubbles has great potential as a clean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天气雷达与强对流天气预警   总被引:44,自引:29,他引:44  
简要介绍了对流风暴的分类、对流风暴的强弱和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识别和预警技术,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对强对流风暴预警水平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梅雨锋云系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姚秀萍  于玉斌  赵兵科 《高原气象》2005,24(6):1002-1011
利用逐时卫星遥感观测资料和地面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江淮流域2003年6月22~26日暴雨过程中梅雨锋云系的演变、结构特征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梅雨锋云系为一条TBB的低值带,稳定少动,其上分布着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而中尺度对流系统是由不同尺度、不同强度.的对流单体(包括中β和中γ尺度对流单体)组成的,从而使得梅雨锋云系产生不均匀的降水分布(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在该暴雨过程中,梅雨锋云系充分体现了中尺度对流系统中所包括的3类组织结构形式。梅雨锋云系与中高纬度云系或热带辐合带云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暴雨过程关系密切,梅雨锋云系的维持和发展与强大的黄淮气旋云系直接相关,它是江淮流域上空冷暖气流交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北疆夏季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充足的水汽、足够大的上升运动和不稳定的层结果冰雹天气出现的必备条件,而降雹的强弱则与对流云图的发展和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奎玛流域一次冰雹天气的分析表明,在巴尔喀什湖低槽加强东移的环流背景下,低层水汽辐合、抬升启动和层结不稳定有利于该地区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形成、发展是产生这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等级预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建元  徐永和  丁建武  石燕 《气象》2003,29(4):40-43
结合南方对流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特点,在人影作业判据各项分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性判据,为基层人影作业提供操作性较强的人影作业指标。通过2001年作业试验,将作业等级结论与积云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降水进行分析,验征了人影作业等级预报的可行性,这对于对流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个例分析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5年7月25—28日高原上连续数日出现MCSs的现象进行了红外云图特征及其演变、大尺度环境背景场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分析。可以发现,所有这些MCSs有着相似的日变化演变过程;它们的初始对流在中午由于日射加热开始活跃,之后迅速发展,这些MCSs在后下午形成,在傍晚达到最强,之后逐渐减弱。其中26日MCS最为强大,它是在单一的强大的近于圆形的高原反气旋高压背景下受强的低层热力强迫和条件不稳定的驱动而发生的。这些发生条件都与高原本身的热力作用紧密相关,所以它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高原特有的较为纯粹的热力因子相联系。28日MCS是另一个很强的MCS,它明显地受到中纬度西风槽的斜压区的影响,这二个很强的MCS有着不同的发展机制和显著不同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